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党建工作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团学工作 校友风采 社会服务 信息公开
组织机构 理论学习 支部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学生党建
党课---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解读
发布时间:2016-09-02 | 作者: | 点击:[]
发布时间:2016-09-02 | 点击:[]

第一讲 不忘初心——继续推进理论创新

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以来,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指导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三大理论贡献,中国也实现了三次伟大的历史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在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在创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主义,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科学的理论。

毛泽东曾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可以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各种主义中求索,在长期的求索过程中理性的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后,他们这批年轻的知识分子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当时,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地位。但由于经验不多,人们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反动势力的强大,第一次国民革命失败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的时候,当时的反动军阀蒋介石、汪精卫企图把中国共产党赶尽杀绝。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被迫采取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找到能够实现反帝反封建、建立新中国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和理论。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日本妄图独霸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把马列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理论与中国革命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依靠着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第一个历史飞跃。

随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继续发展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人民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基础制度,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实现了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既有辉煌的成就也出现了失误。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如何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辟世界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历史关头。当时,在世界上和国内有一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党形成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在关系中国是否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这样一个任务。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开始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证明,这个理论是可以指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但是在1989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政治风波。在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东欧和苏联没有经受住考验,东欧出现剧变,苏联作为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解体。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上有人兴高采烈地散布社会主义终结论、马克思主义失败论。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以其伟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指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邓小平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在历史关头的重要讲话,让人们看清了社会主义今后还可以实现伟大复兴。邓小平的理论在这样一个时期,这样一个历史关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

20世纪和21世纪,世纪之交的重大历史关头,世界上的一些老党、大党纷纷丢掉了政权。世界上出现很多怀疑、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论调。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的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大的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新的成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时候,中国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在这样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前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个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方面的历史回顾。

二、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着重揭示的规律性的结论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指导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着重揭示的规律性的结论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这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是非常沉痛的,当年苏联共产党没有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方面毫不动摇,最后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后来的解体、苏共丢掉政权,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他们放弃马克思主义,不坚持不发展马列主义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非常重要的原因。

十八大以后,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完善进行理论创新的优良传统和品质,形成了系列重要讲话,为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制定的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继续提供着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思想基础。正如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的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富有创建的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个新的体系,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新的指导思想,这个理论体系由这样一些部分构成:

1、这个科学理论体系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奋斗目标精进展开。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路有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历史的底蕴,是从中国近代1840年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探索、奋斗、流血牺牲、前赴后继走出来的,也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进行探索、进行努力、进行奋斗、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形成的。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这条路是正确的,习近平在系列讲话里对这条路进行了完整的科学阐述,为我们继续走这条道路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指导和论证。

3、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4、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5、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当今时代,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和平发展的希望,也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赏和热烈欢迎,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引起敌对势力的恐惧。他们认为中国的发展是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

6、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系列讲话总的来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党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下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这个理论体系可以用一个图表来解读,系列重要讲话是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开的,包括一个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是按照五大理念来进行五大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靠军队和国防建设、综合国力的提高;还有一个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作为保障,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具有长期执政能力的执政党;创造好内外环境,做好外交工作和国内的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贯穿这些全部思想理论的核心和灵魂是体现在讲话里面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强调要进行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贯穿在讲话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进一步推动这个理论继续完善和发展。

三、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能够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95年前,中国人民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渴望非常强烈,但前途非常渺茫。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经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教育的中国共产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崇高而神圣、光荣而重大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现在更加清醒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年的想象。同时,中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的时间,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越需要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有所突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必须要彻底,要以更加广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第二讲 不忘初心——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的建设一直是非常重大的问题。

一、不忘初心——党的建设的历史回顾

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主要法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密切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在民主革命时期成功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环境里建设一个伟大的工人阶级政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中国共产党最要创始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可以说共产党最初是由他们组织建立的。但在过程中,毛泽东、蔡和森当时也在探讨党的建设问题,他们当时认为要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初步设想要建立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在党的建设过程中,193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提出“使党成为一个伟大的群众性的党”;1939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他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怎样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来建设呢?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首先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探索和研究党的组织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要把党的支部、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在连上,让基层组织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这期间,他强调党的制度建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党的干部建设方面,他提出要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要正确的处理党内的矛盾和斗争;规定加入党组织要有条件,党员入党要履行手续等。在这个期间,毛泽东很好的把党的建设与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结合起来。在这个期间,毛泽东作为战略家,亲自抓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1937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人数已经不多了,只有四万党员,军队也差不多是四万人。当时党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共势力的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和当时的人民军队生存都成问题,建国无法提上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战略家的毛泽东明确提出在培养干部、建设干部队伍方面要有远大目标,他说:“使我们的干部不但能治党,而且能治国,要懂得向全中国与全世界人民讲话,并为他们做事,要有远大的政治眼光与政治家的风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干部队伍建设是组织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功地进行了干部队伍建设,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为打败国民党蒋介石,为建设新中国,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了一支坚强的有力的有水平干部队伍。

2、在这期间,毛泽东对党的建设还有一个方面的重要贡献,就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在理论上进行阐述是在1929年红军第四军召开第九次代表大会时,毛泽东为这次大会起草了八个决议,这些决议在会上得到了认真的讨论并获得通过。强调党的思想建设是《古田会议决议》里面的重要内容。古田会议我们可以用八个字进行概括——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思想建党方面,毛泽东从理论上阐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成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教育和武装我们的党员,使中国共产党仍然能够保持先锋队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还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自己的理论指导实践,全党进行学习竞赛,克服党内教条主义,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指出不能对马列主义照抄照搬,不能搞教条主义。在这个过程中,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在党的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关注的第三点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毛泽东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概括出中国共产党的两个作风,就是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的五大作风就在这个时期完整地形成。党风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党能否保持先进性、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非常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他把党的作风建设和党性、党员的修养结合在一起,要求党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当时,在党风建设里有一个重点,就是克服党内教条主义、党内宗派主义。党内教条主义对党的危害非常大,用毛泽东的话来讲,教条主义要亡党、忘军、亡头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带领全党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克服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克服教条主义把实事求是的思想确定下来,就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起到了坚强的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对是什么新情况?

1、认识到党的地位、环境的变化。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工作任务从夺权到建设,这要求全党学习,防止腐化。

2、整党整风。开展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运动。

3、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中共八大初步总结了在历史转折时期党的建设,由革命党向在全国执政转变。这样的一个转变过程中党的建设面临新的复杂问题和一些新的考验。中共八大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防止党的干部沾染上官僚主义的习气,防止党脱离群众,防止骄傲自满的情绪。八大报告和八大通过的党章强调,要把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作为党的一个长期的应该注意问题。强调要教育党员,经常警惕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必须大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自我批评的传统作风。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建设在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重点在这个时期进行党的制度建设。这一时期,邓小平强调,党的制度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此,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提上日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党章,对党在“文化大革命”出现的错误进行了纠正,这里面体现最重要的一点,是十二大党章中规定,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样的中心工作,这是十二大党章对党的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

十二届二中全会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整党,这次整党整风适应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中心工作的转变,也为中国共产党更好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三大对党的建设再次进行专门研究,明确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也提出党的建设要同党的政治路线联系在一起,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这个过程中,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新的问题。邓小平清楚地发现了党的建设出现的问题,果断对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领导同志说过这样一段话“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在党的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有几个中央全会来专门研究党的建设。十三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针对当时在党的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强调重点把党的建设和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个问题作为一个重点,来加强党的建设;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全面研究了党的建设问题,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样一个概念。在当时,这个决定成为党的建设纲领性、指导性的文件。十四届六中全会的时候,中央决定在全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进行一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时候党的建设改变了一段时间形成的比较被动的局面。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共中央进一步全面抓党的建设,强调党的建设的重点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2004年9月,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强调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和紧迫。2009年9月,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也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教育活动。这个时期,党的建设得到了推进。

二、习近平“七一”讲话为继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指出了方向

习近平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不断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在这个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了党的建设的意义。

加强党的建设的意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所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运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把党建设好,这一切都有保障,如果党的建设出了问题,就无法完成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根本性任务。

党的建设的要求:

1、按规律办事。党的建设要求能够与时俱进,这是加强下一步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

2、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加强党的建设就要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行为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3、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常严。如果管党不利、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淘汰。

所以,对党的建设提出的三方面要求,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人民事业的兴衰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永续发展的问题。

三、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的下一步党的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1、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下一步党的建设的重点。党内政治生活首先以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为出发点,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的政治生态,这是下一步党的建设一个重点。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

2、要继续抓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没事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在今后党的作风建设方面要树立起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念。习近平强调,下一步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3、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要把发腐败工作继续抓好。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的态势正在形成,反腐倡廉、拒腐防变,今后必须要警钟长鸣,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

4、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按照这样一种要求和这样一种部署,来加强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上一条: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下一条:一图观政:八问“两学一做”